“三代人一根丝”:慈云蚕丝如何借版权之力为非遗添翼?
2024-10-31

原标题:我和版权的故事丨三代人、一根丝,慈云蚕丝为非遗插上版权的翅膀 三代人,心手相传,将蚕丝文化这项非遗发扬光大。一根丝,不可断绝,维系着版权的保护和创新。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佳园说: 插上版权的翅膀,非遗才能更行更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慈云蚕丝获得了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苏州市优秀版权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产品转化重点培育项目的第五名……周佳园 三代传承薪火相传,她决定给非遗插上版权的翅膀 我们企业有一间非遗馆,有一间专门的版权陈列室。 周佳园带着记者参观了这两间特殊的展厅。室内一隅,一张清晰的照片尽显眼前,打眼观瞧,一位中年妇女笑得灿烂,另一位白发老人,面容安详。△三代人,一根丝 照片右边是我的母亲,沈福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认识了著名的蚕桑专家,也就是照片左侧的费达生。费老跟她说, 蚕丝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它就是我的一生。孩子,蚕丝可以让你快乐一辈子。 周佳园说,从那时起,母亲决定把一生都扑在蚕丝事业上,将非遗传承引入蚕丝生产中去。 两位都是我走上这个行业的引路人。记得2005年,还在读大学的我第一次见到了费老,她已经102岁了,眼睛看不清了,却依然对蚕桑念念不忘。她抚摸蚕宝宝的模样,就像在摸自己的孩子。 周佳园告诉记者,那一幕触动了她,让她换了一个角度认识自己,认识这个行业。 她感受到: 非遗文化源源不绝、生生不息,这里面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什么不以它创造更多、更绚丽的版权作品呢? 从2016年开始,慈云的每一件原创设计都申请了版权,并纳入版权保护范围。一个念头,打通了这个八零后的寻梦之路,也开启了慈云蚕丝的版权之路。 我们做了一系列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就是组织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而后从企业制度上一一落实。比如像企业版权管理制度、版权资产管理制度,还有版权激励措施等等。 周佳园表示,他们一直注意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意识,在长期传承、挖掘原非遗产品的同时,鼓励设计人员将非遗蚕丝文化融入版权设计中。目前,作品库的版权作品中,有关非遗作品占了30%! 版权产品成热销爆款,还作为 国礼 走出国门 这两款蚕丝被的被角叫做 朝颜向晓 和 幽兰谷香 ,我们设计了富有江南韵味的 兰花 和 朝颜花 水墨画作品,通过 苏绣+丝绵翻制 双非遗工艺加以呈现。 随所指的方向看去,两床蚕丝被的被角耷拉下来,精致的花型遥相呼应,独具匠心。 周佳园告诉记者,在 2020年优秀版权作品产业转化重点培育项目遴选活动 中,他们的 幽兰谷香 和 朝颜向晓 在186个产品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项目,名列第五名。 版权创造是基础,关键还在于推广运用,转化为生产力。2019年,慈云蚕丝加大了版权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种销售活动,结合品牌推广,让版权充分展示,从而提高该项目版权的转化率。 周佳园说,上面介绍的两款双非遗刺绣蚕丝被在实体店和电商平台一经亮相,就成了热销爆款。2019年,他们销售收入达到503万元,销售量多达2800条。 拍摄短视频、开通直播、运营社交网络……目前各种新媒体的手段我们都在运用,创新的营销模式,让我们从实体拓展到了整个互联网。对了,我们这些网络产品,也都是有版权的! 在版权的助力下,慈云蚕丝的爆款产品也走遍了全世界。2019年7月29日,她和团队作为苏州丝绸代表团,赴泰国参加第十四届泰国皇家孔雀丝绸展。 我们展出了自主版权的双非遗被,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泰国公主。我很庆幸,因为这件事,我们一同见证了中泰友谊,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三代人,蚕丝、非遗、版权,薪火相传。我希望也能像费老和母亲一样,坚守、传承、创新,一辈子做好这根丝。 周佳园说。三代人一根丝 慈云蚕丝为非遗插上版权翅膀
以下是文章的内容: 三代人一根丝,慈云蚕丝为非遗插上版权翅膀。版权登记收费标准插画版权申请湖南商标版权申请广东oc作品版权申请版权登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