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案件频发,互联网法院如何破局?
2024-10-31

4月2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涉网著作权案件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瑞罡介绍,2020年度,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著作权案件28946件,审结27925件,结收比为96%。从结案方式上看,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21714件,占比78%,以判决等其他方式结案6236件,占比22%,息诉解纷成效明显。从审判周期上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为51天,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维权周期大大缩短。   为了破解互联网知识产权维权中长期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技术赋能司法、审判方式改革、赔偿标准提升等方面形成了整体合力。 赵瑞罡介绍。  为破解 举证难 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版权链与天平链 双链对接 ,实现版权登记信息实时交互、高效调取,极大降低了举证成本,提升证据可采信度。为了化解 周期长 ,法院通过推进小额诉讼程序、归纳 要素+争点+确认 的三步审理法等方式,大幅提升庭审效率,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为了扭转 赔偿低 ,法院通过建立精细化梯度赔偿标准,发挥系列标杆案件的震慑作用,加重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的制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近期法院受理的涉网著作权案件纠纷呈现了更多新特点。高科技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新型创作方式和作品样态的产生,此类成果应否被认定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当适用何种保护规则,成为司法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传统传播方式被新的网络信息流动方式所替代,如何合理平衡权利人、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司法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沿挑战。  此外,涉案技术应用繁多,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呈现,数字经济背景下,多行业呈现混业融合发展,推动版权领域产业生态发生新的变革,亟须探索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版权治理体系。  对此,北京互联网法院归纳了多项裁判理念,为网络知识产权发展提供规则指引。 我们通过裁判表明司法态度,对以创新为名行侵权之实的行为是要进行坚决遏制的。比如利用共享会员、听音识剧等行为和商业模式,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我们对此也进行了侵权的认定。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知识产权专业法官会议副主任张连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涉网著作权案件频发 互联网法院求破局
涉网著作权案件频发,互联网法院如何破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涉网著作权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涉网著作权案件频发的原因,并分析互联网法院在破局方面的作用。 一、涉网著作权案件频发的原因 1.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著作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2.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侵权行为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3. 著作权法在互联网领域的适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侵权成本低、收益高,导致一些人铤而走险。 二、互联网法院的作用 1. 提供在线诉讼服务,提高审判效率。 2. 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证据的认定难题。 3. 加强司法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 4. 推动行业自律,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未来展望 互联网法院在破局涉网著作权案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互联网法院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侵权行为。 总之,涉网著作权案件频发是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互联网法院作为司法创新的重要举措,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信在互联网法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涉网著作权案件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互联网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商标版权登记怎样注册商标专利图片申请版权湖北卡通形象版权申请漫画版权注册